果然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他討厭女人, 說女人是沒有用的人, 為了要依附男人, 要男人供養, 就會做出各種卑鄙手法及偽裝去吸引男人而達到最後控制男人的目的. 很偏激啊. 今天他在生, 可能會發覺女人不是當年的窩在家裡只事生產的人呢.
我比較喜歡他對生死及宗教的看法.




人類所表現的對生命的無限執著, 並非由認識力和理智所產生; 它們反將認為眷戀生存是最愚蠢不過的事, 因為生命的客觀價值是非常不確定的 – 最少它會使人懷疑存在究竟是否比非存在好.
人生在世, 只短短幾十年, 比之他不生存的無限時間, 幾乎可說等於零. 因此, 若稍加反省, 為這短暫的時間而太過懮愁, 為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瀕臨危險而大感恐懼, 或創作一些把主題放在死亡的恐怖, 使人感到惶恐悚懼的悲劇, 實在是莫大的愚蠢.
死後的非存在和生前的非存在, 應該不會有所差別, 我們在未出生前, 不知已經經過多少世代, 但我們絕不會對它悲傷, 那麼, 死後的非存在, 又有甚麼值得悲傷? 我們的生存, 不過是漫長無涯的生存中之一剎那的間奏而已, 死後和生存並無不同, 因此實在大可不必為此感覺痛苦難耐. 若說對於生存的渴望, 是因「現在的生存非常愉快」而產生, 但正如前面所述, 事實並不盡然. 一般來說, 經驗越多, 反而對非存在的失樂園懷有更多憧憬.
讀書意味著, 利用別人的頭腦來取代自己的頭腦.
道德的低下和智慧的無能是兩個緊密聯繫, 同本同根的東西.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印象, 不過是因為它們通常都是一塊出現, 被人們同時發現….缺乏智慧有助於虛偽的東西, 懦弱的東西, 惡毒的東西充份亮相.
幸福不幸福不過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和我們實際得到的東西之間的比例.
任何儀式, 任何祈禱, 都會成為偶像崇拜的無可推卸的證據. 這就說明, 為什麼所有宗教的神秘宗派. 都一致同意要取消一切儀式.
動物只在死亡中才認識死亡, 人是意識地一小時一小時走向自己的死亡. 即令一個人還沒認識到整個生命不斷在毀滅中這一特性, 逐步走向死亡有時也會使他感到生命的可慮. 人有各種哲學和宗教, 主要是由於這個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